尿液中藏著健康的秘密|顏色,成分與健康的關係

shutterstock_150104096Resized.jpg

尿液檢查是醫事檢驗項目最常使用的檢查方式,不論在健康體檢或是泌尿系統疾病診治,都是必做的檢查項目之一,受試者不必像抽血般的恐懼,只要收集尿液即可,尿液檢查的報告大約20~30分鐘就可有結果,具經濟、快速,非具侵害性的檢查,廣受醫師、檢驗師的喜好。但當我們拿到尿液檢查報告時,上面登載許多項目,又有許多數字及+、-的符號,偶又看見紅色的數字,讓人擔優不已,又搞不清楚到底檢查了些什麼?

shutterstock_750555922.jpg

    當然聽醫師的解釋是最完美的方法,如果能自己清楚檢查項目的含義,再配合專業的分析,則更加能了解自己身體狀況,更能明白醫師解釋,減少憂慮、煩心。如果我們知道尿液中某一項目有問題,問題背後的代表的意義,明白愈清楚,就會更精準知道下一步該如何處理,不會慌張到不知所措。其實尿液檢查只是一個症侯的表現,並非診斷,要找出診斷原因,就必須進一步的找專科醫師,所以尿液檢查也可以說是一種篩選檢查。

    個人認為尿液檢查每一個項 目的原理都很簡單,經我逐步介紹,縱沒有醫學背景的人也能登堂入室,知道原委及含義。通常尿液檢查分三方面,第一是外觀,第二是化學試劑反應,最後是離心尿液後,直接用顯微鏡看沈渣內容物。

尿液外觀

正常尿液是呈淡黃(枯草色)透明,隨著身體中水分的多寡,尿的顏色也會有深黃(濁)及清澈如白水般。

●   尿液呈現紅色,可能是血尿,也可能是食物或藥物的關係,進一步就是看試紙有無潛血反應,或是顯微鏡下觀查紅血球的多寡。有一些疾病也會使尿液呈深褐色或醬油色,包括紅血球大量死亡的蠶豆症,輸血錯誤造成紅血球大量壞死,血液中含大量紅血球壞死後的血紅蛋白,由腎臟排出時即呈葡萄酒色或醬油色。另外一種疾病為橫紋肌溶解症,其實並非真正溶解肌肉群塊不見了,而是大量的橫紋肌肉壞死,釋放出肌紅蛋白,由腎臟排出時亦呈現醬油色。橫紋肌的壞死可以由過度劇烈的運動、外傷或大面積燒傷而引起。這兩種疾病會造成高比率的急性腎臟衰竭,在顯微鏡下是看不到紅血球的,因為均呈現深紅或醬酒色,常讓人誤以為是血尿,仔細的病史及過去史尋問可快速查覺出此病。

●   尿液呈現混濁或黃白的膿樣:很可能是泌尿系統發炎、細菌等外來病菌等的感染,進一步確認感染就是用試紙檢測白血球存在的反應,或用顯微鏡直接觀查白血球或膿細胞,亦可做細菌培養,待3~5天可知是何種細菌感染。

●   尿液呈現乳糜色(牛奶色),很可能是其中含有脂肪(乳糜)進一步可以直接化學檢測是否存在脂肪。因為只有在淋巴系統可有脂肪(乳糜), 尿中出現乳糜表示泌尿系統和淋巴管有了通路形成瘻管,常見在血絲蟲病的感染。

●   尿液表現出黃褐色,一般尿液原本即淺黃至枯草色,更深更死一點就是黃褐色,或者濃茶色。進一步檢查可以抽血看肝功能、膽紅素的血清值,因為黃褐色的尿液可能是尿中膽紅素過高,背後的意義極可能血中膽紅素也高,表示肝炎或肝其他疾病,必須對肝臟做更多的檢查。

●   尿中很多泡泡:其實這是很主觀的表徵,無法量化,有些人指出和蛋白尿有關,不過臨床上對多泡泡的小便患者檢查,絕大部份都沒有蛋白尿的反應,所以碰到心中不安有疑慮的人,去做一尿液檢查,就可確定是否有蛋白尿。

shutterstock_181934495Resized.jpg

 

尿液試劑檢查

包括尿液的酸鹼值;比重(密度、濃或淡),蛋白尿,潛血反應,尿糖,酮體;膽紅素,尿膽素原;亞硝酸鹽試驗,白血球酯酶。

●   尿液的酸鹼值(PH)是5.0~8.0,平均6.0,即正常尿液呈現弱酸性。尿PH值受食物攝取影響很大,當進食蛋白質多的食物,尿液呈酸性,常吃素食者尿液呈鹼性。某些疾病也和尿液PH值有些關聯,尿酸結石,胱胺酸結石多見於酸性尿中、草酸鹽、磷酸鹽結石多見於鹼性尿液中,鹼中毒、腎小管性酸中毒、泌尿道感染時尿液多呈鹼性,收取小便後放置過久,尿液會變鹼性。

●   尿比重是尿的濃度表示,尿中含有尿素、鈉、氯離子等其他物質,所以比重一定大於1.0(和純水比較,1.0),濃度愈高比重愈高,一般正常值為1.010至1.030之間,端視身體中水分多寡而定,如身體中缺水,腎臟會回收多量水分,尿量變小、變濃,身體攝取水分太多,腎臟則排出濾過多量水分,尿液變多、變稀釋。尿中有蛋白質,糖份大分子時會顯得比重過高。當身體脫水時,尿比重也增加,如是尿崩症患者,則小便類似白開水比重較低。

●   蛋白尿是大家很害怕的事情,通常和腎臟病有密切關係,有時在腎臟疾病早期身體還沒有其他任何症狀前,蛋白尿就已經出現。正常健康成人尿液也會排出少量的蛋白質,大約總量在每天30至120mg,每天尿液蛋白質排出量大於150mg就稱為蛋白尿,一般單一次性尿液檢查,蛋白質的量以0,+,++,+++,++++來表示。如果出現+,++,可以再複查幾次,如果是+++,++++則必須轉至腎臟內科進一步檢查,包括一天24小時尿液總蛋白質排出量、腎功能、免疫血清檢查,甚至腎臟切片檢查。

有些情況下也會暫時產生蛋白尿的現象,劇烈運動、勞動過量、發熱、寒冷、脫水,可出現蛋白尿,但時間短暫,一天不超過100mg,泌尿系統的感染,尿道炎、膀胱炎、腎盂腎炎,也會出現蛋白尿,治療後就會消失,長時間站立也會出現暫時性蛋白尿,平躺休息就消失了。

●   潛血反應;是檢查尿液中是否血尿,是利用尿液試紙檢測,原因是在尿液試紙上塗一層有機化合物,當尿液中有血時,紅血球的血紅素上具有氧化酶,和試紙上的有機化合物作用,會讓試紙變色。醫師就知道尿中有出血,再進一步去追查原因。某些因素也會干擾試紙的顏色,如服用大量維他命C、感染及女性月經期。

舉凡泌尿系統的疾病,都會表現出血尿,包括腎臟、輸尿管、膀胱、尿道、攝護腺感染、結石、癌症、外傷,所以一旦檢測出潛血反應,要進一步去尋找原因。

●   尿糖:尿中正常不應該有糖份,當出現糖份就要考慮是否有糖尿病,可以當作是糖尿病的篩檢,真正糖尿病的診斷還需要配合血糖的數值。

●   酮體:在糖尿病患者如果有酮酸中毒,尿液中會呈現酮體。另外在發燒、腹瀉、嘔吐、饑餓狀態、減肥(限制澱粉食物),尿中也可能出現酮體。

●   膽紅素:膽紅素是紅血球衰老後其血紅素的分解產物,經由肝臟來代謝,正常尿液中沒有膽紅素,如果出現膽紅素在臨床上要特別注意,肝炎、阻塞性黃疸或其他肝病可以出現膽紅素。

●   尿膽素原:尿膽素原過高表示可能有溶血性黃疸、急性肝炎或肝硬化等疾病,但尿中若全無尿膽素原也非正常,可能有膽道阻塞問題。

●   亞硝酸鹽試驗:引起泌尿系統感染的細菌大部份可使尿液中硝酸鹽轉變成亞硝酸鹽,常用來當作尿路感染的篩檢,若為陽性反應,再配合尿中白血球數量來判斷尿路感染。

●   白血球脂酶:白血球脂酶是由白血球產生的,尿中含有白血球脂酶表示尿中有存在白血球,代表有發炎反應,很可能有泌尿系統的感染,當然不能憑由白血球脂酶就判斷是泌尿道感染,必須合併亞硝酸鹽試驗,顯微鏡底下白血球的數目,及患者臨床上的表徵才能診斷泌尿道感染。

shutterstock_543467608Resized.jpg

尿沉渣鏡檢

除了上述尿液試紙配合自動化儀器檢測外,另外可將尿液離心後,取其沉澱物用顯微鏡來觀查。可分三大方向來檢查:細胞、圓柱體、結晶。

●   紅血球:正常尿中不應該有紅血球,如果高倍顯微鏡下大於3個紅血球就表示異常,就要朝血尿方面去進一步檢查原因。有時紅血球形狀不正常,大小不一,要考慮腎絲球病變的可能。

●   白血球:尿中白血球增加是泌尿系統感染及發炎性疾病的重要線索,一般如果在高倍顯微鏡下超過5個白血球就認為有不正常的發現,必須進一步配合臨床症狀,檢查是那一部份感染或發炎。

●   上皮細胞:包括尿路上皮細胞及腎小管上皮細胞,自然剝落的尿路上皮細胞只佔少數,但在腎盂腎炎、膀胱炎、尿道炎、結石時,尿路上皮細胞數量會明顯增加,腎小管上皮細胞常出現在腎絲球腎炎,腎病症候群,等腎臟有病變的患者尿液中。

●   圓柱體:圓柱體具有專一性,為腎臟疾病的指標,但敏感性較為不足,依其基質或內含分類,大致上分類為透明圓柱體、紅血球圓柱體、白血球圓柱體。透明性圓柱體:正常尿沉渣中出現少量的透明圓柱體是正常的生理現象,運動後脫水,高溫環境下,透明圓柱體會短暫升高。當腎臟疾病時,透明圓柱體也會大量增加。紅血球圓柱體:常與急性腎盂腎炎,IgA腎炎、腎臟栓塞有關。白血球圓柱體:急性腎絲球腎炎、感染性腎盂腎炎、間質性腎炎會出現白血球圓柱體。

●   結晶:在正常人尿液中常見結晶有尿酸鹽、磷酸鹽、尿酸與草酸鈣。在先天代謝異常疾病或肝臟疾病中異常的結晶就會出現。如膽紅素結晶和肝臟疾病有關,胱胺酸結晶為先天的遺傳代謝異常,容易在腎臟集尿系統內生成胱胺酸結石。有病風的患者,或接受化學治療的患者,尿中尿酸結晶會增加。有草酸鈣結石的病人,尿中也偶出現草酸鈣結晶。

●   微生物:尿沉渣中偶而出現細菌、黴菌,必須和患者臨床症狀配合,以確定是否有泌尿道感染。

    以上是一般尿液常規檢查項目,可做為一般泌尿系統疾病的篩檢及診斷,因為經濟、方便、快速,不具侵擊性,常為泌尿科初診病患必備檢查。

shutterstock_1368896957Resized.jpg

尿液檢查的每一個項目,都涉及臨床上的疾病或表徵,每位受試者能明白尿液中檢驗的意義,再配合醫師的分析講解,更能掌握自己身體的狀況,遇有不正常檢驗結果也不致完全無知的驚慌,會篤定及時接受進一步的診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