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態營養攝取法:非腸道營養法

shutterstock_789964450.jpg

一般正常的經口進食及管灌飲食,是經由腸道來獲取營養素,稱之為「腸道營養法」。而若不是經由胃腸消化系統進入體內的方法,即稱之為「非腸道營養法」,即當消化系統無法正常有效運作時,可以利用靜脈注射方式來供應營養素,以水分、葡萄糖、胺基酸、特殊脂肪、維生素、礦物質、電解質注射進入靜脈,用來維持身體基本的機能代謝。靜脈注射點滴、輸液的營養治療方式,其全名稱為「全靜脈營養輸液」,依注射部位不同,又分為:周圍靜脈注射PPN、及中樞靜脈注射TPN。靜脈注射是針對患者無法透過胃腸消化道吸收營養的另一種營養供應方式。

由於現今社會繁忙,多數人飲食、作息不正常,以至於身體缺乏營養與維生素,所以逐漸有許多人利用非腸道營養法為身體補充營養素,甚至是調理身體。由於營養素是直接透過靜脈注射進入血液中,可排除消化道、器官吸收問題,營養素的吸收更加地直接,能以高效率為身體補充營養素。但是,若是要長期地使用非腸道營養法為身體補充、調理,有幾項事項需要小心注意,並且建議要遵照醫師指示評估實施,以策安全。

► 長期靜脈注射的需考量因素

● 可能引起靜脈炎,血栓形成。

● 可能引起注射部位血管硬化。

● 無法獲得全方位的營養素,一次的點滴靜脈注射是不可能含蓋一天所有的營養素、熱量。

aa1.jpg

● 消化系統缺乏食物的刺激,會產生身體機能變化:

消化液分泌不正常。

口腔生態改變。

消化黏膜組織萎縮。

導致消化道蠕動不正常。

腸內壓異常。

腸絨毛不活潑及萎縮。

腸道菌生態改變。

影響到腸-腦軸線gut-brain axis運作,進而影響到神經、免疫和內分泌三大系統。

腸-腦軸線是指腦、腸之間能夠互相連通交換神經傳遞物質,把大腦和腸道功能整合成雙向網域系統。所以,腸壁的神經細胞,被稱為人體的「第二大腦」,腸間神經叢分泌著與大腦一樣的各種激素及大量的神經傳遞物質,腸道負責生產全身90 %神經傳導物質、90 %血清素、50 %多巴胺以及70 %免疫球蛋白。當體內血清素、多巴胺不夠時,就易有生氣、焦慮、憂鬱的現象產生,所以腸的功能正常化是很重要的。腦、腸之間是相互連通與影響,如同網際網路一般,然而大多數的腸間神經叢分泌功能卻不受大腦控管,反是是受到本身腸道菌叢的左右。

► 口腔進食

營養點滴

諮詢立光診所

口腔進食是最理想的營養供應途徑,可維持消化系統運作的正常化;及胃腸細胞黏膜的完整性。以營養的觀點,能夠由消化系統進食,盡可能從消化系統進食。非腸道營養法,是當營養素無法由胃腸消化系統進食的手段,主要是用來維持身體生理機能的基本運作。在十多年前,日本運動選手利用靜脈注射添加營養劑,來緩解疲勞、清除體內自由基,漸漸日本一般普羅大眾也用此方式來舒緩疲勞,近幾年在各地蔚為一股保健養生的風潮。但對一般健康的人而言,是不宜頻繁的仰賴靜脈注射來獲得全方位營養素。再者,靜脈注射的營養素是以元素營素為供應的方式,不可任意添加大分子的營養素,有的人即使是注射小分子營養也是會過敏反應,嚴重的會有呼吸困難、或過敏性休克的現象。因此,利用靜脈注射添加營養劑,都是要醫師指示下執行。